不止四点半课堂“儿童友好”点亮光谷仁尚里社区建设

2024-08-13 开云官方网站公告

  在东湖高新区九峰街仁尚里社区,位于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青少年活动空间,刚改造收尾不久。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图书角、活动场和多功能讲堂的分区布局,还有隔断软装的选择,都是社区里的小朋友们共同商量决定的。

  这个新社区“社龄”仅3年多,辖区内工作在烽火科技、长动集团、天马微电子和华星光电等科技公司的双职工家庭较多。0-12岁人口近1000人,约占目前总非流动人口的25%。“儿童带动家庭,家庭改变社区。”基于这一治理理念,社区今年启动探索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

  借助光谷“社区治理十条”的政策风口,社区始于“四点半课堂”的创建,不断从服务、空间、制度等维度推进建设“学有优教、幼有善育”的儿童美好家园,最终希望从儿童友好路径出发,走向“环境优美型、生活宜居型、居民幸福型”社区。

  仁尚里社区党委书记王聪告诉极目新闻记者,2018年成立社区筹备组,需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他们盼望首先解决居民最急迫需要的服务。于是发现,这里双职工家庭,普遍为小孩子放学后或双休日、寒暑假的托管问题而操心。

  “2019年7月,社区提供场地,整合社工、党员、大学生志愿者等资源,向居民免费提供了暑期托管服务,最初是周一至周五开设作业辅导、国学、舞蹈、手工和社会实践课程。”王聪说,这是“四点半课堂”的雏形,由于能帮助居民解决急迫问题,报名学生越来越多。

  2020年,社区还推出周末作业辅导、兴趣和科普课等活动,这开始让社区在人手方面捉襟见肘。于是“自运行”模式应运而生:根据活动安全值守、场地卫生、课程调整等需要,社区号召数十名家长、下沉党员,每周提前对下一周的志愿值岗工作进行排班,每人轮流参加服务。

  而社区仅需花少量精力负责管理场地、联系好大学生志愿者、做好整体把控。同时,为了激发居民参与和享受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社区还制定了《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居民志愿服务内容和时长折算成积分,可以到社区积分超市换取生活物品或者兑换指定的服务。

  社区活动解决居民诉求,积分制度激发居民积极性。在家长下班以前,小朋友有地方玩,有兴趣课、科普课可以学,有邻居帮忙带。而家长参加服务,既能轮流照看孩子,又能获得优先享受社区服务的权益,所以他们愿意有时间出时间、有专长发挥专长。

  绿地国际理想城小区居民刘文君,也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老师,2020年起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四点半课堂”至今。航天城小区居民刘治潮,主动联系下沉党员排班自驾送大学生志愿者返校。退休居民廖春生和代仁富,发挥特长,成了社区孩子们的临时国画老师。

  三孩妈妈占丹丹,是“四点半课堂”和暑期活动值岗家长,自家孩子也在这里玩、学,她说,孩子在家门口长了见识,培养了兴趣,更会表达了,自己能当志愿者陪伴她们成长,很开心。

  虽然由于疫情常态化防控和中小学生“双减”政策原因,仁尚里社区“四点半课堂”服务进行了调整,但是各类志愿者的身影,仍然活跃在双休日和寒暑假的青少年托管、科普、家庭教育等主题活动中,继续为孩子打造宜居宜学的服务友好型环境。

  11月30日,记者来到仁尚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青少年活动空间,这里刚刚改造完毕。原来的“大通间”布局已发生变化,图书角(学习室)和运动区(舞蹈室)用书架进行了隔断,软装颜色也使用了小朋友喜欢的黄色和绿色,给人的感觉是,动静分区更合理,空间环境陈设更招小朋友喜欢。

  社区工作人员和记者说,社区的儿童服务友好特征需要环境(空间)友好作为物理支撑,而空间的布局改造,小小居民们也正在参与进来。

  从今年7月份开始,社区联合武汉恩派等专业社工机构,举办了6场不同主题的“社区儿童规划师养成计划”活动,引导社区青少年在初步认识社区空间和功能的基础上,尝试按照自己的需求完成简单的空间设计、展示并分享设计成果等任务。通过上述互动,社区想培养一批“儿童社区规划师”,他们的合理建议,将用于今后社区青少年活动空间的建设中。

  例如,在今年10月底举办的同主题社区儿童图书馆手工活动中,社工们引导小朋友想象自己心目中的图书馆样子,并用小木板搭建出来。家住航天城小区的幸浩宇小朋友,开心地晒出个性方案:把自己最喜欢的恐龙画帖贴在书架上,学习室摆上更适合低龄学生使用的小桌椅。于是,在社区刚完成的青少年活动空间改造中,加了24套适童学习桌椅。

  “我们社区想以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视角,打造一个孩子们喜欢来、愿意玩的青少年活动空间。”王聪透露,社区以参与改造社区儿童友好空间为目标,全程通过社区调研、空间设计、规划、改造学习和实践,在寓教于乐中提高社区儿童参与社区社会事务的积极性。

  在引导儿童热情参加社区事务方面,仁尚里还计划成立社区儿童议事会,常态化鼓励儿童参与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维护,收集社区生活问题,发表社区治理见解,满足青少年儿童的需求。

  记者另外了解到,该社区还考虑打造儿童安全空间。社区下沉党员们为了孩子上学更安全便利,推动落实了大吕路至光谷十八小天桥修缮工程的完工和投用;今后社区还打算在户外环境中设置儿童慢行通道、过街入口慢行标识和减速带等,以步行路串联社区儿童主要的活动场所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仁尚里社区党委书记王聪认为,打造儿童友好型社区是目标,可以为奋斗在光谷的年轻人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也是手段,以儿童视角改造和服务社区,可以带动家长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于是家庭成为社区的共建者。

  在今年11月初,仁尚里社区举办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怀旧主题亲子运动会。以重回上世纪90年代的视角,让家长和孩子组队合作,他们一起玩的通关项目,就是跳皮筋、滚铁环、跳房子、丢沙包等怀旧游戏,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跟以前社区举办的“四点半课堂”、“社区儿童规划师”等活动类似,运动会既是亲子活动,也是社区治理活动。孩子家长既是参与者也是志愿者,他们借此进一步理解社区治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带给家庭的获得感,就会有更大动力热情参加到社区的共建共治活动中来。

  欲实现儿童带动家庭、家庭改变社区,靠服务友好活动、环境友好措施还不够。仁尚里社区在前期创建儿童友好社区的实践基础上,系统来进行了社区治理顶层设计:实施“八动”工作法,以建设“环境优美型、生活宜居型、居民幸福型”社区为目标,逐步形成各类主体广泛参与,社区活力竞相迸发,居民获得感明显提升的治理新格局。

  具体来讲,就是对标光谷“社区治理十条”政策要求,通过组织建设驱动、基层自治转动、社会组织推动、居民群众行动、区域资源撬动等方式,力争在2022年完成各年龄段儿童青少年教育室内空间建设,新增10处室外场所,并按照政府托底、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的模式,为社区小居民提供素质教育服务。进而拓展社区教育服务体系、服务内容,逐步完成从幼儿、儿童到青少年三个年龄段的教育品牌打造,形成面向不同年龄段小居民的无缝服务平台,并通过完善社区儿童、青少年全龄化服务逐步推进其他人群的参与,最终实现社区治理各项长远目标。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开云官方网站公告

推荐产品

  • 万豪携手果壳共享新知激起构思
  • 万景百年丨上海虹桥祥源希尔顿酒店:酒店盈余也能复合且多元
  • 装配式建筑“入侵”文旅行业
  • 行业应用业界新闻-电子发烧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