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英文全称叫做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是一门重要的工学基础学科。
根据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教育培训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通信工程”属于二级学科,归属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之下。
一级学科的,还有:电子信息工程、电信工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电气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等。
简单来说,通信工程,就是专门学习和研究计算机通信、移动通信、光通信等领域知识的专业,属于ICT(信息和通信)大方向。
和通信、电信、电子、光电、集成电路等相关。(其他的还有一个电气工程,要主要区分,叫
CS的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系统、算法、人工智能、数据存储技术、软件工程、人机交互等。
这些年来,EE和CS一直都有“竞争”关系。前几年,CS略占上风。后来,互联网行业不景气,CS也走弱。
这两年,因AI的爆火,对各个专业都造成了一些影响,有一定的拉动作用。总的来看,CS方向受AI拉动更大一些。
通信工程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专业,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为一身。因此,课程内容特别“丰富”:
国内大学的课程设置,简直就是无力吐槽。不管有用没用、有关无关,反正只要沾点边,都给你安排上,硬是凑够将近200个学分。
上图中的课程,大致上可以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从方向来看,就是五大类:
软件类:就是编程,写代码。重点课程是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概论、软件项目管理,还有C/C++、java、python等程序语言开发。
硬件类:主要是数电、模电、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开发,单片机等。再往前就是微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现在没什么纯硬件,都是软件驱动硬件,搞软硬结合。所以说,硬件专业=硬件+软件。
无线类:这块其实是正宗的“通信工程”,专门研究通信中最大的瓶颈环节——无线空口(空中接口)。简单来说,无线空口就是研究怎么样通过无线电磁波更快更好地传输数据。它的重点课程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等。无线类的难度不亚于硬件类,都是掉头发的课程。
网络类:网络工程,主要是研究路由交换,和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数通设备打交道比较多。除了数据网络之外,网络类实际上还包括了系统类知识,就是和操作系统、数据库打交道,进一步来说,就是搞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方向。这块和软件类一样,偏IT应用,好处是不要说明数电、模电、信号处理方面的知识。专科都能轻松入行。
最后一类,就是光。国内有很多光电相关的专业,例如光电信息工程等。除了研究光学(镜片、透镜、激光)之外,就有很多从事光通信领域的研究,说白了,就是光纤通信。这块是通信传输网的重要领域。主要课程是物理光学、应用光学、信息光学、光电检测、激光原理等。
上述五大类方向,没有人能做到全面掌握,也没必要全学。但是国内高校又很喜欢填鸭,
相反的,有一些很实用的课程,例如项目管理、工程实施规范、项目概预算等,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很实用,却在教学计划中被忽视。
如果大家不想被带偏的话,在大一的时候就要自我评估一下,自己最喜欢哪个方向,适合哪个方向,然后朝这个方向努力。除非考研,不然的话,该放弃的就要学会放弃。
如今这个年代,但凡是个大学,就一定有计算机和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院系,也一定有计算机或通信专业。
不仅如此,这些专业的分数线还都非常高,一般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才有资格进入这些专业进行学习。
对于通信工程专业来说,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这样的中国顶级综合性大学,肯定实力很强,当然分数线也很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的祖国有一些学校,是通信和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型大学。他们致力于这样的领域的人才教育培训和专业建设,每年为行业输送大量的毕业生。
这些学校在中国通信界享受特殊的地位。很多通信企业的领导,还有顶尖专家,都出自这几所高校。
如果大家致力于从事通信行业,相同排名水平的情况下,建议优先选择这些学校。
通信产品和服务,大多数人应该都很熟悉,个人会使用的手机,还有家里上网的宽带,都是其中之一。
除了面向大众的公共通信服务(移动通信、宽带接入、固定电话、IPTV等)之外,通信服务还包括很多面向行业的专网通信服务(例如电网通信、铁路通信、港口通信、应急通信等)。有很多也是事业部门,适合对编制感兴趣的同学。
是的,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样的,负责建设和运营电信通信网络,并提供通信服务的企业,就是基础电信服务运营商,也简称为运营商。
注:除了移动电信联通之外,中国广电(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也属于电信运营商,大家往往会忽视这一点。而中国铁塔反而不是运营商,它是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专门为运营商提供铁塔、站房之类的基础设施服务。
通信设施商,就是负责研发制造通信设施的厂商。像华为、中兴、中国信科、爱立信、诺基亚、三星,就是目前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四家通信设备商。
上述四家设备商,产品线最多,种类最齐全,覆盖最广,所以也称为通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它一些设备商,可能只专注于通信的某个领域,例如基站或传输设备等。
通信设备的复杂度比较高,专业度也比较高,因此,安装、调试和维护的过程很复杂,通常会
这些项目如果仅靠设备商、运营商自己来做,是不可能的。所以,会有很多公司加入进来,出人出力,共同参与。这类公司,就是
有的公司是整包,就是独自承包一个项目的工程。有的公司是分包,就是承包其中一部分。还有的公司,是承包项目之后,将一部分交由其它公司去做,就叫做转包(有时候是不允许的)
外包待遇差,这是必然的。但是,有一些时候,限于自身学历和学校,也没的选。这种单位适合“先就业、再择业”。后续再想办法提高个人,入职甲方,做个跳板。
通信行业的产业链很庞大,从原材料到元器件,再到单板、设备,会有一系列的链条。
通信行业还包括政府部门(工信部、通管局)、研究院所(信通院、设计院、中电下属院所)、高校等。限于篇幅,今天就不一一介绍了。
现在各个行业都在搞数字化转型,都会有相应的数字化部门(也就是IT部门)。这类部门对通信专业人才也有需求。
总的来说,以上这些单位里面,目前来看,四大设备商的待遇最好。运营商是国企,最稳定。其它公司日子不是特别好,除非在细致划分领域做到了顶尖。
2005年之前,通信行业是很高大上的行业,技术上的含金量高,入行门槛高,行业利润丰厚。如果你能从事通信行业,肯定收入不菲。
2005年之后,随着行业的发展,从事通信产品研制、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也慢慢变得多。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利润大幅度地下跌。通信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也大不如前。
前几年,以云计算、大数据、程序开发为代表的IT技术超过通信技术,变成了年轻人更为热衷的就业方向。
信息技术(IT)和通信技术(CT)名义上并称为ICT技术。但事实上,通信正在逐渐被IT融合。
最近这几年,AI是最大的热点,一切都围绕着AI。IT也是全方位服务于AI,通信当然也不例外。
AI的爆发,对通信是重要的利好。未来很多年,通信都将以服务AI为中心。
如果要走通信方向,也应该尽可能向AI靠拢,要么研究AI集群的通信,要么研究端侧AI通信,要么研究AI如何应用于通信技术的演进。所以,若选择了通信专业,一定要兼顾学习AI方面的知识。(这个建议对其它ICT专业同样有效。)
移动通信(无线G商用至今已有六年,基站方面的大规模建设已结束,投资高峰期已过。现在在搞5G-A,有一定的投资,但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6G的启动时间点,目前看是2029年左右。现在报考,貌似刚好赶上。但6G的前景,也不明朗。
无线通信受限于理论瓶颈(频谱效率已经榨到极限了),还有客户的真实需求(需求场景太少)等,已确定进入了一个滞涨状态。除了是很好的学校,我个人是不太推荐选择这个专业方向。
AI对无线通信的需求,目前看比较有限。虽然AI Agent模式会带来一定的通信需求,但对带宽和时延的要求,并没有超过5G/5G-A、Wi-Fi 7的能力范围。AI对通信的带动,目前80%是在光通信、数据中心通信、骨干网通信上,都是有线通信范畴。下面会说。
物联网:行业有需求,发展也比较快,但是技术标准混乱,成本敏感,内卷严重,利润低。我也不是很推荐。如果进这样的领域,也建议去芯片、模组等上游厂商。中下游解决方案企业太多,但基本上以中小企业为主,待遇和发展相对较弱,工作内容也比较杂。
):市场规模较大,但是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手机生产厂商),找工作非常容易,对人才需求较大,强调软硬件融合能力,可以考虑。
,可以往上面靠靠。国外星链我们就不说了,国内的星座也处于发力阶段,有企业和资本在追,可以趁热入一波。小枣君还是看好卫星未来五年的发展前景。
它的底层,还是与数据中心相关的DCI网络(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长距离光通信)、DCN网络(例如超节点相关网络技术),涉及IB、RoCE、LPO、CPO/NPO、空芯光纤/多芯光纤、IPv6/SRv6等底层技术。
国家推动的“东数西算”、算力互联网,还有运营上力推的“算力网络”,都是光通信的机会。
国家力推的低空经济,现在很火。它带动了低空智联网等通感基础设施,对通信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这样的领域方向目前还是起步阶段,可能会经历一些波折(炒作、冷却、复苏、趋缓),值得密切关注。
如果我说要,那么很多人会骂我是误人子弟。如果我说不要,更多的人会骂我是通信行业的叛徒。
之所以很多通信人选择“劝退”通信,原因很简单——通信行业工作很辛苦,加班多,熬夜多,收入待遇却很低,技术更新快,竞争压力大,吃青春饭。再加上通信整体不景气,下滑趋势明显,没有发展前途……等等。
选择“支持”通信的理由也特别有道理——现在到处都在搞数字化转型,搞万物智联,搞新基建。从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前途来说,通信是重点推动的方向,战略意义显著。
这个专业是不是未来的热门发展趋势,行业热度上升还是下降,工作岗位多不多,选择余地大不大,工资奖金高不高,加班多不多,裁员多不多,好不好跳槽,老了是否吃香,等等。
这个专业是不是适合自己,喜不喜欢,有没有兴趣,能不能考得上。家里是否支持,条件能不能跟得上。目标城市是不是喜欢,妹纸多不多,气候好不好,离家近不近,等等。
我所能建议的,都是客观因素。我把行业和专业情况对大家说,大家基于这一些状况,消除信息差,然后,再结合自己的主观因素,做出判断。
年轻人选择行业,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历史的机遇。说世俗一点,稀缺性决定价值,这个社会未来十年最要说明,什么最赚钱,就该优先选择什么。(当然,个人理想是第一前提。)
整个社会目前在向数智时代的方向发展,信息和通信相关专业相比其它传统专业,肯定是有一定优势的。不管是在薪资中等水准上,还是工作环境上,甚至是在社会认可度上,都还算过得去。
通信工程属于ICT大类,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搞数字化转型,需要ICT类的人才。政府部门现在也在搞数字化,也要专业人才。
本科阶段,只要你是信息通信大类的专业,具体是什么二类学科并不重要。相比之下,学校的名气更重要。
如果你想干通信,当前形势下,压力会比较大,发展前途不是很乐观,必须努力进入头部企业。
如果你不想干通信,没问题,反正软件、硬件、网络都学了,跳槽去IT公司,或者是行业企业,也OK的。如果想转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只要你本科期间偏重这些方向,考研跨二类专业,也OK。就算考公,通信工程这个专业也不吃亏。
人工智能现在很热。但是想要真正搞人工智能,本科肯定是不够的。真正的AI专家,都是数学家,搞算法的。
抱人工智能大腿,也不一定要成为算法专家,也可以搞数据方向、模型训练或集群搭建方向。现在很多年轻人在AI应用领域(AI Agent、MCP等)也搞得风生水起,都很有前途。
换句话说,走CS线或EE线,都可以曲线接近人工智能方向,从事相关邻域的工作,分享AI时代红利。
需要注意的是,再正确的选择也离不开努力。有时候,努力也能够让错误的选择变成正确。反之亦然。